——我区首轮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三年行动硕果累累
2014年2月7日,省、市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全面启动。漳州开发区高度重视,坚持凝心聚力,持续攻坚,“两违”综合治理成果不断巩固扩大。三年来,共拆除“两违”建筑206宗,面积约87311平方米。开展联合执法16批次,清理违法占地23万余平方米。连续三年保持新增“两违”零增长和超额完成漳州市下达的拆违任务,无违建示范区创建位列全市前列、顺利解决一批困扰开发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,“两违”综合治理工作换来一片新天地,也得到社会各界和全区居民的拥护支持。由于成效显著,开发区4名干部分别被漳州市政府授予集体和个人三等功,1名干部被省两违”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评为先进个人。
精心筹划,强化推力
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伊始,漳州开发区就紧锣密鼓,构建宏大治违格局,“两违”综合治理高潮迭起。
开发区管委会历任领导持续高度重视“两违”综合治理工作,连续三年将治违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。每年春节过后均由主要领导召开“两违”治理年度工作会进行重点部署,分管领导全力推动,一年至少召开三次专题会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研讨推进,并亲临现场,一线指导拆违,协调解决难点问题,三年来共召开各类“两违”重点会议27次,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挥15次,厦大嘉庚学院南北门对面临时商铺等一大批难啃的“硬骨头”被拆除。
按照权责一致、属地为主的原则,明确各社区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,同时将执法力量向一线倾斜,构建区、部门、社区三级工作网络和责任体系,形成属地管理、条块结合、分级负责、上下联动的“两违”整治格局。综合行政执法局新招聘30人“两违”协管员,立下“两违”管控军令状,社会发展局将各社区“两违”治理工作列入社区干部年度考核重点内容。
各相关职能部门紧密配合,分工协作,依照职责,齐心协力,协同作战。综合行政执法局充分发挥治违主力军作用,冲锋在前,敢啃“硬骨头”严打各类“两违”,共拆除实体违建5.8万平方米;国土分局重拳出击土地违站案件;社会发展局督促驻村干部及社区干部重点抓好“两违”治理工作,处理治违不力社区干部2名;公安部门立案查处暴力抗法案件5起;水务公司对68户“两违”用户停水;电力公司对89户“两违”户停止供电。
建章立制,宣传有力
着眼长效机制,制定出台“两违”协查机制、考评和责任追究机制、部门对口挂钩社区机制、重点部门周例会等制度规范。三年来,发放违建户断水断电通知、查扣运输“两违”建材车辆单、等“联合执法专用文告”70余份,召开重点部门负责人例会61次。
造浓舆论宣传氛围,在漳州电视台、闽南日报、厦门湾南岸报、开发区有线电视、OA新闻等主要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70多条,“两违”治理新闻不断,家喻户晓,实现零死角、无盲区、全覆盖。同时通过公布公告、发放宣传单、群发短信、出动宣传车、张贴标语、悬挂条幅等方式,营造出声势浩大的宣传舆论氛围。
动真碰硬,强力拆违
我区在两违整治中坚持“违章就查、露头就打、出土就拆”,杜绝“拆小不拆大、拆民不拆官、拆软不拆硬、拆明不拆暗”,实现新增“两违”零增长。
治理工作一启动,我区就立即全面摸排,查清底数,组织挨家挨户开展调查、丈量、登记,全面摸清“两违”现象分布点,对每一宗“两违”情况建立明细台账,全部录入省“两违”信息系统,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“四重点”“六先拆”,对典型案例及时公开通报,接受社会监督。
积极开展主题治违,先后开展“八大主题治违”:市区中心城区清理大型立柱广告12处;拆除开发区交界处考后排洪沟上违建14处,面积800余平方米;清理非法洗沙场5处,堆沙场2处,腾出土地面积近9万平方米;组织清理违法占地阻碍重点工程建设的专项行动13场,保障沿海大通道、虎甲山路等基础设施工程顺利推进;清理非法养猪场2处;拆除厦大南北门对面临时商铺157间4200余平方米,助力宜居环境改造。此外,还突出实体“拆违”,提高治违质量,三年拆除实体建筑5.8万平方米,占总量66.7%。
为适应新形势,打破“两违”治理瓶颈,两违办在采用网格化管理拉网式巡查的基础上,善于借助新科技手段巡查。购置一台无人机开展高清航拍监测,与人工巡查无缝对接,构筑“天罗地网”;并设立投诉举报电话,电子邮箱社会公开,形成“两违”投诉网络,随时接受群众投诉举报,累计接受举报案件5起,全部办理完毕。
“无违”创建,成效初显
在2016年度市级考核验收中,漳州开发区位列全市第二名,并受到省治违办专项奖励。
示范点全覆盖。2016年根据漳州市任务要求,确定全区创建无违建示范区,将区内的大径、店地、白沙、凌波四个社区全部新增列入无违建示范社区创建点,石坑社区无违建创建继续巩固提升,实现全覆盖。
典型示范带动。开发区根据无违建创建标准,探索创新,摸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“无违”创建模式。即根据开发区城镇化建设的需要,对现有四个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分门别类进行创建,如大径社区对厦大南北门对面进行宜居环境改造,建设特色风情街区;石坑社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行泰山路、通源街一路一街环境改造升级;汤洋片区安置房建设;创新店地社区征迁房屋集中商品房安置模式等。
拆后利用,造福于民
坚持“两违”综合治理成果更多惠及百姓,服务民生,着力拆后土地利用,因地制宜,统筹安排,科学规划,分门别类,三年来,累计利用拆后土地7.2万平方米,利用率82.8%。
拆除双鱼岛陆岛连接桥两侧临时建设5宗,面积近5000平方米,拆后打造69500万㎡的绿化广场,塑造了一条现代、绿色生态的陆岛迎宾广场,不仅美化了双鱼岛形象,更成了居民休闲的好去处。拆除与开发区交界处考后排洪沟上违建,并对排洪沟进行清淤改造,解决了考后村民每逢台风雨季严重内涝问题,多年信访与集体上访案件得到平息。拆除厦大南门对面临时商铺并进行绿化和停车场改造,解决居民出行停车难点,拆除厦大北门对面临时商铺,打造闽南特色文创街区建设改造,营造旅游新景点。
2017-2020年,全省新一轮“两违”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已经全面展开,我区将乘胜前进再掀高潮,做到决心不变、力度不减、队伍不散,凝心聚力,强势推进,为开发区建设滨海生态智慧新市镇作出更大的贡献。(骆智勇/文 骆智勇 郭晓白/图)
动真碰硬 开启全省首例爆破拆违
无人机高清航拍监测图
“两违”整治后绿化改造的双鱼岛大桥广场
厦大北门对面临时商铺整治后新建的闽南特色文创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