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什么事情,找段书记!”这句话俨然成为了南滨社区居民间口口相传的“法宝”。人们口中的段书记,是漳州开发区南滨社区党支部书记段宝国。
出生于1959年的段宝国,本早已到了退休享乐的年纪,却选择响应组织的号召,留在一线继续发光发热。南滨社区成立半年多以来,建强班子、织密网格、扶危济困,37年党龄的段宝国带着社区党员、群众苦干实干,肩负起治理服务好漳州开发区范围最大、最年轻的南滨社区这一重任。
“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。”
一双鹰眼坚毅而果敢,两条剑眉微蹙,说话热情稳重……这是记者第一次见段书记的初印象。段宝国2004年来到漳州开发区凌波社区担任党支部书记,经历了从5个小区到59个小区的转变,积累了丰富的社区治理的经验和智慧。
弹指一挥便是20年。2022年下半年,退休之后的段宝国接到了漳州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党委的邀请之后,他带着“有一分热,就发一分光”的拳拳之心,毅然投入南滨社区“马不停蹄”的筹建工作中。
南滨社区位于漳州开发区繁华地段,交通、医疗、教育资源丰富,辖区划分了32个居民小区,常住人口1万多人,居民群众来自五湖四海。说起半年前刚上任之时的难题,段宝国思绪万千:居民对社区工作信任度、认可度不够;退休居民多、外来务工人员多、居民需求多样……加上社区功能硬件不足,社区干部班子新,缺乏社区工作经验,干事创业没有方向。
一筹莫展之际,段宝国决定,先从提振社区干部的精气神入手。在社区小小的办公室里,大家每周召开例会,深入剖析问题、深挖病灶,社区问题一条条梳理出来,任务责任一项项落实到人。“首先得摸清每家每户的情况,同老百姓建立联系,特别要重点关注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的情况。我是书记,我先带头入户!”段宝国的话攒着一股劲儿,想干事、要干事的情绪在每个人心里翻涌着,大家坐不住了。
半年来,段宝国带着社区干部们忙碌地穿梭在人流当中,平时秩序稍显混乱的市场、街道逐渐变得井然有序;定期对辖区423家商户进行水、电、煤气、三合一场所等的安全检查;社区内各类群众档案逐步建立起来,居民群众实际困难逐步及时解决……
“从阵地建设入手,开展社区治理!”
让社区干部感到踏实的,不仅仅是这份身先士卒的劲头。“段书记对社区工作很有规划,作风务实,创新意识强,总是想在前、做在前。”南滨社区副主任杨志辉说。
结合多年的社区治理经验,段宝国带着社区干部提炼出适用于南滨社区治理工作的“十字工作法”,即融合、安全、务实、和谐、整洁,形成社区、居民区域化党建单位和社会力量“共建、共治、共享”的良好局面。在调动广大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方面,南滨社区创新采取“三亮、三比、三评”的措施方法,真正使“优质服务、促进作风、树立形象”主题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的高质量工程。
但是创新治理不能“单腿走路”,需要大家凝聚起来,把“金点子”转为民生实事落地见效。共建单位服务社区抓手不足,段宝国就每月召开联席会议,集中分析研究服务结合点;居民文化生活不丰富,南滨社区就积极引入文体类、兴趣类社会组织,成立南滨社区学校、老年协会、妇女联合会等,与漳州开发区各单位、各企业共建,共同举办防诈骗、养生、法律法规、消防安全等知识讲座,定期开展各类节会、文化活动……
在每一次的实践中,老书记 “传帮带”,新干部拜师学艺,做到“跟学练”,更做到共学、共处、共长。“段书记总是带着大家抓重点、查细节、找不足,只要对社区发展有好处的建议,随时都能提。”作为社区的年轻干部,苏叶鹏感觉找到了“良师”,更收获了“益友”。
“胸前是党员徽章,背后是人民群众。”
“现在口袋公园建起来了,我们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,社区所有难‘啃’的‘骨头’,段书记都记在心上,带着社区干部一样一样‘啃’掉,样样是实事,非常感谢他们!”南滨社区居民张大爷说。
为了更智慧化地管理社区,南滨社区招募了26名社区“通讯员”,走访了解各自小区居民的大事小情,随时整理上报形成社区简报。除此以外,还广泛发动小区党员、社区“通讯员”、 志愿者等组建志愿服务队参与各类活动,不断延伸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末梢根系”。
在段宝国和社区干部的带动下,从社区党员到共建单位党员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区志愿服务的队伍中,目前共有90余名志愿者长期活跃在社区,有效解决了静海湾小区、昆仑小区等环境卫生治理、高龄孤寡老人生活不便等问题,让群众大事小情止步于社区、解决在社区。
“社区工作千头万绪,需要全体社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。而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基层党务工作者,没做什么突出贡献。团结大家认认真真做好服务群众的每一件事,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,仅此而已。”段宝国说。
二十年如一日,段宝国从未放缓脚步,从没忘记“胸前是党员徽章,背后是人民群众”,正一刻不停地迈向将漳州开发区南滨社区变成乐享幸福的温馨家园、文明社区的新征途中......(林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