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/ 新闻中心 / 【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】百年企业争做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动者:中国商业模式成功输出海外

【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】百年企业争做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推动者:中国商业模式成功输出海外

发布时间:2017-11-27

新闻来源: 海外网

 

  编者按: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,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新成就。作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缩影,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央企呈现“实力更强、结构更优、贡献更大”等新变化。目前,央企资产总额超过53万亿元人民币,五年将近翻一番,利润总额比上一个五年增长百分之30%多,在许多重点领域都有新突破。

  日前,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、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、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联合组织开展的“党的十九大精神走进央企——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”网络主题活动第五站走进广东,20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主要商业网站深入走访招商局集团、中国南方航空集团、中广核,了解企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、保障国计民生的生动实践。

  连日来,相关网络媒体除第一时间发了大量微博外,还陆续发了通讯报道。今起本网转发相关媒体对招商局集团的报道文章,以飨读者。

  海外网11月25日电(李萌)2016年11月14日,招商局牵头与吉布提政府签署吉布提自贸区投资协议,今年1月16日自贸区正式动工,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非洲最大的自贸区,也意味着招商局“前港-中区-后城”的蛇口商业模式(简称“PPC”模式)将成功输出海外。24日,海外网记者跟随“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央企”网络媒体行活动来到百年王牌企业——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,深入了解企业在践行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中的重要举措。

  招商局创立于1872年晚清洋务运动时期,是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,依靠港航起家,从创立之初就“招天下商,通五洲航”,在全球通航方面已经拥有上百年的历史。招商局集团副总经理王宏告诉记者,集团从2005年就已经开始走向国际化,基于这样的发展理念以及以港口为依托的发展模式,让企业能够很快地顺应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发展,并与之相契合。

  记者了解到,招商局提出的“蛇口商业模式”是以港口先行、产业园区跟进、配套城市新区开发,从而实现成片区域的发展模式。以往中国企业“走出去”的模式更偏重承揽工程项目,传统的港口、航运业务也只是实现了货物的简单位移,容易造成与当地经济发展融合不够的问题。为了从根本上找到解决之道,集团正积极让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复制蛇口商业模式,不仅让园区产业能与东道国产业更好融合,还能带动中国企业更好地走出去,实现自贸区发展与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有效叠加。

  根据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实施的要求,招商局积极发挥自身优势,为打通“一带一路”经脉,努力构建互联互通的海上港口网络和陆上物流通道,致力于打造海陆并举的发展模式。

  在“一带”上,招商局推动中欧物流大通道建设,并于2016年开通中欧及中亚班列14条线路、400个班列,班列数量占全国开行班列总数的23.5%。与此同时,集团还与国机集团共同投资建设中白工业园,正在努力打造“一带一路”标志性工程。在“一路”上,招商局在全球20个国家和地区投资了50个港口,如吉布提港口,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和汉班托塔港,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港和马耳他港等均属“一带一路”相关国家的重要港口。

  近年来,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,更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盛赞。拥有145年历史的中国老牌企业招商局基于港口业务的独特优势,成为了国家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,更加快了企业国际化的步伐。王宏告诉海外网记者,招商局集团提出的“打造具有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”的战略目标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提出的“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”这个目标高度一致,步入新时代的招商局将通过国际化手段,以商业成功推动时代进步为使命,不断朝世界一流企业的目标前行。

招商局集团网站群

股东单位网站群

友情链接